发布机构 |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时间 | 2025-07-16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5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发布时间:
2025-07-16浏览量:
民建省委会:
你们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做好“海”的文章 加快推进海岛乡村全面振兴》的提案(第251号)收悉。经会商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省海洋经济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主要有:
一、不断加大深远海养殖政策扶持力度,加速竞逐“新蓝海”
一是出台深远海养殖发展扶持政策。出台《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实施方案(2025—2030年)》,支持发展深远海大型柱桩式围栏养殖、桁架式网箱养殖,稳固重力式深水网箱的规模,稳妥发展养殖工船。布局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打造海岛共富链。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出台《浙江省优化养殖用海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做好养殖用海管理,创新养殖用海发展模式,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维护养殖主体合法权益。我省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和民营资本优势,不断推进以东海岱衢族大黄鱼为代表的抗风浪深水网箱和管桩式围栏等深远海养殖业发展,目前已建有深水网箱2079只、桁架类网箱3个,管桩式大型围栏39座,养殖水体近1700万立方米,形成了深远海现代设施渔业集聚区。
二是推动宁波“陆海接力”深远海渔业基地建设。依托“东海1号”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开展大黄鱼、黄姑鱼和海参的陆基工厂化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构建大规格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体系,配套污损生物防治、防污涂层和清洗机器人等智能化设施装备,集成构建适合东海区的“陆基培育+近海养成+远海提质”的接力养殖模式。
三是持续推动海洋牧场统筹发展。我省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修复海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投入经费超4亿元,建设规模达108.48万空立方、建设各类海藻场面积达1038公顷,已累计获批舟山市岱山大西寨海洋牧场、温岭市“积洛三牛”海域海洋牧场等国家级海洋牧场15个,数量占东海区80%,全面构建了以生态养护型为特色的海洋牧场建设体系。
二、推动“一岛一韵”差异化发展,拓展海岛渔旅新业态
一是统筹推进海岛利用规划优化布局。完成《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并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审查,对我省海岛保护和利用提出分类管控要求,推进“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多部门联合编制印发《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制定《浙江省海岛公园2.0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梳理形成了海岛公园文旅项目清单,包含95个项目(总投资706.5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49亿元。
二是完善沿海乡村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域推进“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规划编制,加快山区海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建成舟岱大桥、加快建设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力争开工杭淳开高速等一批关键项目,山区海岛县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3.4%、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75%,山区海岛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86.4%。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发布浙江省农村客货邮融合“统一品牌标识”及全国首个《农村客货邮融合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着力畅通快递物流上岛进村“最后一公里”。
三是丰富海岛渔旅融合产品供给。目前已有6个海岛县共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全省培育“浙韵千宿”海岛县53家,普陀“渔民画系列文创产品开发项目”“沈家门渔港文化挖掘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建立海岛公园供给体系,全省十大海岛公园县(市、区),其中4A级及以上22个,普陀山岛、南麂岛入选《国家地理》中国最美十大海岛。2024年,花吞、洞头、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大陈、东矶、大鹿、蛇蟠等十大海岛公园接待全域游客人数10251.3万人次,实现全域旅游收入928.2亿元。
三、强化保障供给,促进海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加强海岛公共服务同质同标规划。推进海岛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指导做好“一市三县”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顶层设计和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汇编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清单(第一批)》,起草《关于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海岛县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二是保障海岛基础教育体系完备。不断提高海岛县教育师资力量,印发《关于促进山区26县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义务教育薄改工程、城乡教共体结对帮扶、山区海岛县“强师计划”“县中崛起”行动等一揽子举措,有力助推了山区海岛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15个山区海岛县(含调出县)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19个山区海岛县(含调出县)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三是加强海岛乡村医疗体系帮扶力度。印发《关于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助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集中省内综合实力最强的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重点帮扶山区海岛县32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2024年,省市医院平均每月下沉海岛县专家24名,诊疗患者近2万人次,开展手术750台次,为山区海岛群众面对面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打造“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的“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截至2024年底,26个山区海岛县巡回诊疗服务全覆盖,海岛县达到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的村卫生室占比45.5%。
四是提升海岛养老服务水平。构建海岛支老协作模式,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结对开展“海岛支老”服务,要求宁波、温州、台州等涉及海岛的市,高度关注本地小岛,实施相应的“海岛支老”服务,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设立“海岛支老专项基金”补助支老人员。按照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要求,完善岛上养老服务设施,对既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科学布局各类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有效保障留岛老人基本养老需求基础上,稳步提升小岛养老机构服务运营水平。加快推动公共设施无障碍环境改造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持续加强养老领域区域协作,促进海岛地区基本养老服务一体化、均等化。
下一步,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建立山海协作工程与新型帮共体协同联动机制,加快建设深远海养殖集聚区,发挥经济强县、国资国企结对资源,推进海岛乡村全面振兴。
(一)规划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审查批复,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加快实施我省《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实施方案(2025—2030年)》,大力实施深远海养殖大黄鱼发展提升行动,提升深远海养殖规模与设施装备水平。以“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为载体向专属经济区拓展,推进产业空间拓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加速布局海岛县“一县一链”,实施“土特产”优质优价工程,带动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收入增收。聚焦深远海养殖装备提升、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培育和渔旅融合等重点环节,实施深远海养殖大黄鱼全产业链培育行动,大力推行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突破岱衢族大黄鱼良种选育和规模化繁育,做大冷链物流和预制菜等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
(二)强化保障,提速海岛基建。用足用好中央财政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研究谋划我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政策,加强对深远海养殖发展支持。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性保险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大用海保障政策研究,优化用海环评审批,保障深远海养殖发展空间。编制《浙江省滨海风景道整体概念规划》,统筹推进浙江省千里滨海1号生态文旅廊道建设,打造多条独具特色的滨海风景公路,推动滨海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制定印发《加快山区(海岛)城乡公交一体化质效提升方案》,进一步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推动高质量客货运输服务向海岛延伸,实施《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政策》,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三)加强供给,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推进海岛交通、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咨询点,新增、改扩建一批旅游厕所,优化特殊人群服务体系。加快编制实施生态海岸带先行段所在地市的建设方案,推进生态海岸带项目招引落地。提升海岛旅游运营服务水平,持续深入对海岛旅游交通安全、文旅新业态安全等关键领域监管,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安全感。继续指导海岛县申报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支持海岛县农家乐主体申报五星级农家乐等级认定。加快发展邮轮游艇、海钓、海洋运动、跳岛游、低空飞行等海洋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考古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特色旅游,打造一批具有滨海风情的景区、度假区,完善海岛公园产品体系。增加渔旅产品供给,筹备举办“味美浙江 百县千碗“全省非遗美食菜品挑战赛,积极筹办体育赛事,举办省海洋运动会等重磅赛事。
(四)补齐短板,优化公共服务。强化海岛养老服务兜底补短,进一步优化养老机构功能与布局,有序开展小岛养老机构改建、撤并工作,提高区域化专业服务能力,组织市域内的较大机构与小岛机构结对帮扶,按需轮流派驻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上岛开展服务。继续深化推进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和中医药“百科帮扶”项目,落实省市专家下沉海岛县机制,提升诲岛县医院技术水平。继续深化“固定+流动”医疗服务模式,规范建设海岛县巡回诊疗点位,并对存量的巡回诊疗车进行信息化改造,在全省设置巡回诊疗点位1500个以上。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城镇挤、乡村空”的结构性矛盾,按照“稳妥撤并一批、留用升级一批、改造盘活一批”的原则分类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广“共享教师”师资配置机制改革,继续实施山区海岛县“强师计划”,深入落实“定向培养、定向培训、定向评聘”政策,为山区海岛县打造一支“留得住、育得出、用得好”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感谢你们对海洋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海洋经济厅海洋渔业处钱磷飞,联系电话:0571-81052089。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