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时间 2025-07-16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温16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发布时间:

2025-07-16

浏览量:

陈丹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山区海岛县提能升级渔农特色产业的建议》(温167号)收悉。该建议对于完善产业支持政策、改进渔业管理、促进海岛渔农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一)渔船管理改革试点。恳请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将小型渔船管理改革试点落地洞头区。通过制定针对性管理规范,加强渔船安全、作业区域、捕捞方式等方面管理,提升小型渔船作业效率与安全性,进而提高近岸捕捞效益,保障渔民生活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支持洞头区开展小型渔船管理改革试点。一是开展小型海洋捕捞渔船“双控”指标管理试点工作。我厅已成立项目调查组,开展洞头区辖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沿海生计渔民等基本情况调查,全力推进洞头试点工作。二是做好小型渔船检验技术规范工作。省交通部门已将小型渔船改革项目纳入2025年全省船舶检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要求各相关渔船检验机构认真做好小型渔船检验工作,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拟出台浙江省沿海小型渔船检验技术规范,填补船长7米以下渔船以及无上层建筑、无甲板室的小型渔船的检验技术规范空白,进一步提升我省小型渔船安全标准和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三是加强渔船风险保障。持续推进洞头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工作,小型渔船人员保险覆盖率为99%,2024年度小型渔船雇主责任互助保险保额均超60万元。实施保险财政补贴、无理赔优惠、超额补贴、全年优惠等惠渔政策,减轻渔民经济压力。

2

(二)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建议省发改委助力洞头区构建渔农产品全产业链协同机制。依托菜篮子等国有市场流通平台,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推动产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六进”。同时,出台物流运输优惠政策,如给予物流补贴、优化运输线路、整合物流资源等,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销售瓶颈。

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洞头区纳入山区海岛县体系,通过结对帮扶,助力主导产业做强做优。一是加大海产品销售帮扶力度。布局海岛县“一县一链”,实施“土特产”优质优价工程,带动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收入增收。将推动海岛县通过政采云、浙里帮、山海共富展销窗口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本地农特产品。继续组织洞头区企业优惠价参加各类水产品展会。二是优化海产品物流基础条件。补齐山区海岛交通短板,加快建设甬莞高速洞头支线,支持洞头区等地在偏远地区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已累计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3条,新改建村级物流服务点9个。三是扩大公路通行费优惠车辆范围和幅度。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率先进行全国路网费率调整,扩大高速公路ETC货车通行费优惠车辆范围和幅度(省属及市、县(市、区),属国有全资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对使用ETC车载装置的合法装载货运车辆实行通行费八五折优惠。

3

(三)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望省科技厅重点支持洞头渔业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包装设计、开发新的渔业养殖技术等,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助力洞头渔农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科技要素下沉山区海岛县,

围绕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推进洞头区海洋渔业产业提能升级。一是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印发洞头区科技特派团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海洋生物、智能传感器两大产业,向洞头区选派海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专业领域的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通过养殖技术升级、养殖模式优化和全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以大黄鱼、紫菜、羊栖菜等为主导品种的特色产业。二是开展创新载体建设与提质增效。依托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组建科技特派团,通过组织实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核心技术提升和标志性成果凝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支撑山区海岛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感谢您对海洋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厅门户网站(https://hyjjt.zj.gov.cn),了解我厅工作职能、产业支持政策和海洋渔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附件:省海洋经济厅向省人大代表提供的建议参考材料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2025年6月25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海洋经济厅海洋渔业处钱磷飞

联系电话:0571-81052089

字体:

【

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发布机构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时间

2025-07-16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温16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7-16

信息来源: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浏览量

陈丹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山区海岛县提能升级渔农特色产业的建议》(温167号)收悉。该建议对于完善产业支持政策、改进渔业管理、促进海岛渔农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一)渔船管理改革试点。恳请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将小型渔船管理改革试点落地洞头区。通过制定针对性管理规范,加强渔船安全、作业区域、捕捞方式等方面管理,提升小型渔船作业效率与安全性,进而提高近岸捕捞效益,保障渔民生活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支持洞头区开展小型渔船管理改革试点。一是开展小型海洋捕捞渔船“双控”指标管理试点工作。我厅已成立项目调查组,开展洞头区辖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沿海生计渔民等基本情况调查,全力推进洞头试点工作。二是做好小型渔船检验技术规范工作。省交通部门已将小型渔船改革项目纳入2025年全省船舶检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要求各相关渔船检验机构认真做好小型渔船检验工作,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拟出台浙江省沿海小型渔船检验技术规范,填补船长7米以下渔船以及无上层建筑、无甲板室的小型渔船的检验技术规范空白,进一步提升我省小型渔船安全标准和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三是加强渔船风险保障。持续推进洞头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工作,小型渔船人员保险覆盖率为99%,2024年度小型渔船雇主责任互助保险保额均超60万元。实施保险财政补贴、无理赔优惠、超额补贴、全年优惠等惠渔政策,减轻渔民经济压力。

2

(二)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建议省发改委助力洞头区构建渔农产品全产业链协同机制。依托菜篮子等国有市场流通平台,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推动产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六进”。同时,出台物流运输优惠政策,如给予物流补贴、优化运输线路、整合物流资源等,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销售瓶颈。

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洞头区纳入山区海岛县体系,通过结对帮扶,助力主导产业做强做优。一是加大海产品销售帮扶力度。布局海岛县“一县一链”,实施“土特产”优质优价工程,带动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收入增收。将推动海岛县通过政采云、浙里帮、山海共富展销窗口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本地农特产品。继续组织洞头区企业优惠价参加各类水产品展会。二是优化海产品物流基础条件。补齐山区海岛交通短板,加快建设甬莞高速洞头支线,支持洞头区等地在偏远地区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已累计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3条,新改建村级物流服务点9个。三是扩大公路通行费优惠车辆范围和幅度。按照特事特办原则,率先进行全国路网费率调整,扩大高速公路ETC货车通行费优惠车辆范围和幅度(省属及市、县(市、区),属国有全资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对使用ETC车载装置的合法装载货运车辆实行通行费八五折优惠。

3

(三)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望省科技厅重点支持洞头渔业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包装设计、开发新的渔业养殖技术等,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助力洞头渔农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科技要素下沉山区海岛县,

围绕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推进洞头区海洋渔业产业提能升级。一是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印发洞头区科技特派团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海洋生物、智能传感器两大产业,向洞头区选派海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专业领域的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通过养殖技术升级、养殖模式优化和全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以大黄鱼、紫菜、羊栖菜等为主导品种的特色产业。二是开展创新载体建设与提质增效。依托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组建科技特派团,通过组织实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核心技术提升和标志性成果凝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支撑山区海岛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感谢您对海洋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厅门户网站(https://hyjjt.zj.gov.cn),了解我厅工作职能、产业支持政策和海洋渔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附件:省海洋经济厅向省人大代表提供的建议参考材料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2025年6月25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省海洋经济厅海洋渔业处钱磷飞

联系电话:0571-8105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