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深耕深远海养殖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发布时间:
2025-05-06 09:45:01
浏览量:
舟山市把握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契机,完善政策要素,打造示范项目,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该市已落地或拟落地深远海养殖项目7个,累计投资额超10亿元,养殖工船、大型养殖围栏、桁架类网箱等新型养殖模式多点开花。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制定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养殖空间拓展保障、水产种业强基工程、陆基机械化生态改造、浅海养殖模式创新等水产养殖关键节点,补助新建养殖大围栏、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和大型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设施,最高补助金额达1000万元。健全用海保障,优化养殖用海管理,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分类管控新增养殖用海,全面规范养殖用海审批和出让,加强养殖用海监管等维度优化养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保障深远海养殖用海。用好金融工具,全力争取国家海上牧场建设试点,完善“国有企业+政府基金”项目融资机制,探索深远海养殖设施保险,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舟山深远海养殖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今年以来,招引落地大型深远海养殖项目1个,总投资额达1.6亿元,市本级发放深远海养殖设施补助近1000万元。
二、发掘地区特色,打造示范工程。深化渔旅融合,一体推进电商直播、文创设计、产品展销等活动,丰富科普研学、休闲垂钓、渔鲜品鉴等渔旅项目,成功举办2024年首届“六横双屿港杯”等特色赛事,获评省休闲垂钓基地,匠心打造海洋牧场文旅综合体。2024年,已投资约2000万元开展普陀六横海洋牧场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创新养殖模式,启动嵊泗海域立体式多元化养殖项目,纵向扩展海水养殖空间,海水上中下空间依次种植羊栖菜、牡蛎、小刀蛏,构建“藻、贝、底栖生物”立体生态链,有效缓解用海矛盾,提升海域养殖空间利用率。每亩海田产值由原来的1万元提升至2.6万元,每亩增值160%。聚焦特色品类,建立嵊泗碳汇渔业示范区,以一米八厚壳贻贝全产业链项目为引领示范,推动贻贝养殖业数字化、标准化,拓展产品市场,打响“嵊泗贻贝品牌”,加快嵊泗贻贝传统养殖转型升级。2024年,全市贻贝养殖面积已2127公顷,产量达24.8万吨,较2023年增长4.6%。
三、坚持科技赋能,助力产业腾飞。实施种业工程,依托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重点攻关我市主要养殖品种及海域特色经济物种培育,打造东海特色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2024年,成功筛选、强化大黄鱼黄金、蒜瓣品系亲本4000余尾,厚壳贻贝耐低盐、甜糯、乌金快速生长等品系亲本6000余只,向种质创新和海洋物种改良迈出坚实的步伐。创新养殖装备,全国首创深远海远程遥控潜降式网箱,成功解决了高海况养殖安全稳定性及养殖管理高效性难题,已成功在东寨岛开放海域实现应用,并拟将潜降式网箱推广到广东等地,向外输出舟山标准。加速成果转化,依托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突破大黄鱼低温越冬关键难题,充分利用岛际水域空间,采用自动投喂、高效分级起捕、鱼群智能巡测、网衣自动清洗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打造舟山“浑水桃花岛”高品质野化大黄鱼品牌。2024年,舟山野化大黄鱼产量近100吨,产值达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