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种业芯片”,筑牢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来源:
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发布时间:
2025-04-21 11:18:11
浏览量:
海水种业是海洋渔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是推动现代海洋渔业的重要“芯片”。近年来,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深入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以“原种保育—良种选育—智能培育—产业兴育”四位一体创新体系锻造“种业芯片”,全面赋能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种保育:守护大黄鱼的“生命密码”
面对大黄鱼野生种质资源衰退、人工养殖大黄鱼种质资源退化的问题,研究所组建了一支以博士为主的“科研护种菁英团”,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团队全力推进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养护技术集成示范。创建了首个省级大黄鱼原种场,踏浪出海采捕野生大黄鱼,精心在室内暂养、驯养保活,储备培育大黄鱼原种,成功构建起海上原种活体种质库,为大黄鱼良种选育、资源养护筑牢根基,守护着大黄鱼种群延续的 “生命密码”。 良种选育:育出“明星”大黄鱼 研究所聚焦高品质、降本增效、抗病抗逆等养殖需求,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选育出多个适配浙江生态养殖的大黄鱼“明星”新品系。27椎“东海2号”大黄鱼,身形修长、生长迅猛、成活率高,深受养殖企业青睐;“耐粗饲料”新品系凭借高效利用植物蛋白饲料的“本领”,大幅压减养殖成本;抗病新品系显著提升大黄鱼存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每年超2000万尾新品系苗种“游”向养殖企业,有力提升了产业良种覆盖率。 智能培育:破解苗种“卡脖子”难题 研究所把破解大规格苗种过度依赖外省的瓶颈作为重点攻关任务,在浙江省海洋渔业创新联盟的支持下,聚焦大规格苗种自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发亲鱼AI智能优选、生殖调控、SPF循环水培育、病害防控、中培养殖模式和设施装备等中间培育关键技术。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获批省尖兵领雁项目“大黄鱼大规格苗种高效绿色牧场化培育模式集成与创新”,将牧场化的理念引入到大黄鱼大规格苗种培育中,探索打造专属浙江的培育新模式,全力补齐产业短板。 产业兴育:绘就富民“金色画卷” 研究所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大黄鱼种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形成了1个原种场、3个繁育场、5个重点县、30家以上养殖企业的“1353”大黄鱼成果转化体系。在洞头、平阳、苍南等地派驻科技特派员5人,为大黄鱼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在南麂岛、中鹿岛、鹿西岛、大陈岛、北麂岛等地的企业建立示范点,推广示范优质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和相关配套养殖技术模式,联合大黄鱼企业共同承担国家蓝色粮仓、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项目,以种业创新引领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生态大黄鱼”百亿富民产业金名片,绘就渔民增收、产业兴旺的“金色画卷”。 未来,这支深耕蓝海的科研铁军将持续以锻造“种业芯片”为引领,勇攀海洋渔业关键核心技术高峰,用科技筑牢“蓝色粮仓”,为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