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梦深蓝!赋能大黄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省海洋经济发展厅
发布时间:
2025-04-18 16:12:18
浏览量:
浙江,因海而生、向海而兴,26万平方千米的蔚蓝海域,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在温州洞头,一群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轻人,正以创新为桨、科技为帆,在深海牧场中书写着大黄鱼产业的崭新篇章。近年来,随着温州市洞头区金丰海洋牧场“温商回归”项目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青年投身海洋渔业,为这片蓝色海洋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助力大黄鱼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跨界逐梦:三位青年的深蓝创业传奇
在金丰海洋牧场(浙江)有限公司,有这样三位年轻的创业者,孙剑是英国留学归来的金融硕士,郑一帆毕业于山东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孙彤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日语专业。他们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却怀揣着对大黄鱼产业的满腔热忱,相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蓝色海洋。平均年龄34岁的他们,将各自的兴趣专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深蓝大海中扬起了创业的风帆。
以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为建设理念,立志打造国内最大的单体围栏养殖基地。在养殖过程中,大胆采用超低密度养殖模式,养殖密度甚至低于野生环境,在约400万方的养殖水体中,仅养殖了120万尾鱼,为大黄鱼提供了近乎野生的生长空间。构建5个数字化养殖子系统,努力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让这里的大黄鱼从出生就自带高品质基因。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1.3亿元,在平均水深达14米的深远海区域,打造了占地430亩的海洋牧场大黄鱼养殖综合体,年养殖高品质大黄鱼产量可达150万尾,预计产值2亿元,成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智汇蓝海:数字科技重塑渔场新生态
去年,洞头海域迎来了金丰海洋牧场的首批20万尾大黄鱼鱼苗,也迎来了一场关于海洋渔业的科技革命。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慧养鱼、生态养鱼”技术,并与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开放式海域中超声波引诱”技术,寻求开放式海洋牧场捕捞技术新突破。
在科技的赋能下,公司正逐步推动智慧化无人化养殖系统的搭载。在这里,自然交换率、水深、生态分布等条件均精准匹配大黄鱼野生成长要求,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水生环境。大黄鱼们可以自由地自然捕食,在广阔的空间里畅快地运动锻炼,更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安然过冬。正如公司负责人孙剑所说:“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让传统渔民摇身一变成为数字渔民。老一辈看星象辨鱼汛,我们这一代通过信息系统精准制定投喂方案。”未来,他们还将探索海上娱乐和休闲文旅等多元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让这片蓝海绽放更多光彩。
政务护航:蓝色服务培育产业沃土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政务的护航。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专门印发《2025年浙江省水产养殖互助保险(海水)试点工作方案》,试点海水鱼类养殖、浅海贝类养殖、浅海藻类养殖等6类养殖互助保险,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海洋渔业风险保障机制,为海洋渔业项目的顺利推进撑起“保护伞”。
温州市洞头区主动作为,成立了由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贴心式服务。他们协助企业梳理审批流程,明确用海申请、环评、海域论证等关键环节的要求,提供“一对一”代办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同时,大力推行“并联审批”,简化区内初审环节,显著缩短海域使用权证、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的办理时间。此外,还定期回访,跟踪解决运营阶段的环保监测、设施维护等需求。在他们的努力下,金丰海洋牧场项目审批周期缩短30%,成为洞头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例,为更多企业树立了信心。
辽阔的海洋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更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舞台。当大黄鱼游向深远海,当青春智慧与海洋渔业碰撞出火花,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正加速前行。
2025年初,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联合团省委印发《关于组织动员广大青年青春赋能海洋经济发展 助力海洋强省建设的意见》,引领青年入海、筑梦深蓝,以“向海图强”为目标,聚焦现代渔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及海洋科技创业,越来越多青年投身海洋,为这片蓝色海洋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推动浙江海洋经济迈向新的高度。